时隔两个月,国星宇航再度冲刺“一箭三星”发射
4月19日,国星宇航最新研制的AI卫星星时代-21、星时代-22在国星宇航嘉兴卫星中试基地正式下线,将与日前在国星宇航成都总部基地下线的星时代-15一起择机发射升空。(图说:星时代-21、星时代-22在嘉兴卫星中试基地正式下线)
距离今年2月国星宇航“一箭三型”卫星发射仅过去两个月,短时间内又完成新一轮的“一箭三星”研制、生产、测试与下线。新基地投入使用,将有效缓解国星宇航研制压力。
建成即投产、投产即满产
国星宇航交出“又快又好”卫星制造成绩单
4月19日正式下线的两颗“星时代”AI卫星——星时代-21和星时代-22是在国星宇航新建成的嘉兴卫星中试基地完成研制、测试和总装的,同时也是该基地自建成后首批投产的卫星。(图说:双子星下线仪式)
该基地拥有近4000平米的建筑面积,2条定制产线和1条批量产线,可进行5类环境试验,具备年产不低于20颗卫星的产能。该基地从签约、设计、建设、投产、满产,仅用不到十个月时间。
(图说:嘉兴卫星中试基地研学展厅)
(图说:真空液氮储槽)
面向卫星设计和研发公司、科研院所、宇航产品试验供应链配套单位,嘉兴卫星中试基地可以提供从单机产品到整星出厂的全流程服务,包括卫星核心载荷及部组件研发、整星综合集成测试、整星总装等。
(图说:质量特性测试)
(图说:电波暗室)
此外,基地安装的卫星总装工装设备、真空试验系统、振动试验系统、剩磁测试设备、质量特性测试设备、电波暗室等设备可以完成热真空、振动力学、EMC、剩磁、质心测试等环境试验。
(图说:剩磁试验)
面向500kg以下通信、遥感及新技术试验卫星,嘉兴卫星中试基地已经具备完成常规设备级、整星级环境试验服务能力。基地投产后,国星宇航的卫星制造周期将大幅缩短。
(图说:热真空试验)
制造到“智造”
国星宇航卫星研制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星时代-15是即将发射的“一箭三星”中在成都总部基地下线的另一颗AI卫星。
(图说:成都总部基地卫星总装间行车设备)
目前,成都总部基地引入两大核心智能系统,分别是卫星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和云数据应用。卫星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可进行多型号并举、小批量卫星并行测试,将有效解决单一卫星测试周期长、测试量大、占用大量资源等问题,从而提升卫星测试效率。
另一大“智能”则是引入的云数据应用。该应用可以将不同卫星,尤其是批产卫星的大量测试数据组成大型卫星云数据,在经过数据积累和比对后,自动判别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产品性能进一步分析,实现对产品优劣的智能识别。云数据应用通过优化产品技术和实现方式,为生产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卫星奠定技术与能力基础。
未来,国星宇航将持续秉承“和祖国在一起”的核心价值观,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国星力量”!
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21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经审议,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禾元生物是华仓资本重点投资项目,旗下共两支基金投资入股。 禾元生物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审核后首家上会企业。稍早前,证监会宣布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审核,之后不久,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即公告了禾元生物的上会信息。 禾元生物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从事创新药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核心产品HY1001(奥福民®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是一款Ⅰ类新药,已被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审评程序,目前已完成国家药监局全部业务审评,进入最后审批阶段。 禾元生物奥福民®主要用于补充或提高血液中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望在临床上替代血浆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是国内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血制品,但目前只能从血浆中提取,并且我国临床使用的人血清白蛋白,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口。国际上一直试图采用生物技术研发重组人白蛋白,但在表达量和纯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一直没有大的突破。禾元生物通过自主研发,提高...
新一代火箭研发与制造公司——北京宇石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石空间”)近日宣布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华仓资本、千乘资本等机构及老股东麟阁创投等参与本轮投资。企业本次所融资金将用于公司新一代火箭产品研发、生产试验基地的持续建设和团队人员扩充。这是华仓资本在商业航天之整箭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布局。截至目前,华仓资本已投资整星、整箭、重要载荷及核心部组件等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宇石空间成立于2024年,目前专注于大运力、低成本、快速复用液体火箭的研发和制造,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不锈钢火箭+‘筷子’捕获臂回收方案的团队”。公司AS-1号火箭直径4.2米,一次性运力在15吨以上,回收运力10吨以上;公司目标是一次性发射成本可低至2万/千克,回收发射单价1万/千克,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公司致力于打破当前商业火箭价格高、产能低的发展困境,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液体火箭,服务海量卫星组网需求,助力太空运力普惠平权。宇石空间创始团队在火箭总体、动力、结构及回收领域均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创始人兼CEO唐文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拥有14年液体火箭动力及结构工作经验,曾实现国内首个不锈钢液氧甲烷火箭原...
近日,光年探索(江苏)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Pre-A轮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金雨茂物和元航资本联合领投,老股东顺融资本追加投资,华仓资本、泓润资本、苏州天使母基金、真成投资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型火箭结构产品研发、自有产能建设和团队建设。光年探索(江苏)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基于工业化的材料、工艺和设备研发制造高端结构产品,面向商业航天市场提供更轻、更强、更经济的火箭贮箱、整流罩等产品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先后成功研发了不锈钢胀形贮箱、木蒙皮整流罩、波纹板筒锥段等系列火箭结构产品,覆盖了火箭干重的60%,各项性能均优于传统产品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周期,可以有效提升商业火箭运载能力和商业竞争力。图:2024中国珠海航展上公司贮箱备受瞩目公司的不锈钢胀形贮箱系列产品采用全球独创的“固溶焊接后胀形强化”技术,实现了母材、焊缝的同步强化,解决了不锈钢火箭贮箱焊接困难、强度低这一世界性难题,实现了与铝合金贮箱相当的强度和轻量化指标,奠定了不锈钢贮箱全面替代铝合金贮箱的技术基础。木蒙皮整流罩系列产品创新性的将木质材料应用于整流罩的制造,采用低密度木质胶合板压制成三维冯卡门曲面蒙皮结构...
今日,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心巧手”或“公司”)宣布完成超亿元种子轮融资,华仓资本与红杉中国、万凯新材、力合科创、鞍羽资本等一道参与了本轮投资。灵心巧手本轮融资是灵巧手行业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种子轮投资,将用于底层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迭代。灵心巧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专注于研发以灵巧手和云端智脑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平台,已实现柔性关节模组和多自由度灵巧手的底层技术完全自研,结合了柔性材料和先进控制技术,具有出色的灵活性和通用场景适应能力。灵心巧手陆续推出了Linker Hand系列灵巧手,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实惠的价格,在全球灵巧手市场快速崭露头角。产品主动自由度在12-42个之间,单指自由度从2个到7个不等,并且能实现360度自由旋转,这在全球灵巧手产品中尚属首创。除了高自由度,该灵巧手还配备了先进的多传感器系统,包括高精度摄像头和电子皮肤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视触觉感知模式。其中,电子皮肤不仅能够精确捕捉接触物体的三维力、纹理和温度差异,还具备接近觉能力——能在未直接接触物体前预测和感知物体的存在和距离。英国老牌公司Shadow Robot生产的Shadow Hand目...
近日,华仓资本在杭州、荆门等地举办了2025年度投资者交流会。公司在会上发布了《华仓资本2024年度报告》。华仓资本董事长王宏斌在会上做主题演讲时指出,当下是VC机构布局硬科技的黄金窗口期。 2024年,在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华仓资本保持定力,优化策略,坚定做多,深挖核心赛道,全年在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一共投资了6个项目。同时,在迈向资本市场的征程上,虽然2024年IPO节奏大幅收紧,但华仓资本已投资的存量项目仍取得佳绩,全年共完成1家上市、1家IPO完成问询、2家申报IPO、1家实现退出。这一年,凭借良好的业绩表现和稳健的管理风格,华仓继续在业界获得多个奖项,累积良好声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传统产业没落的同时,一批新质产业正在崛起。王宏斌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目前我们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也是旧产能出清、新质生产力崛起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的底层结构正在悄然生变。VC是逆周期的,当下正是价值投资者布局硬科技的黄金窗口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的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新的繁荣周期。 新的一年,华仓资本将继续在商业航天、人工智...
近日,华仓资本完成对蓝点触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点触控”)的股权投资。作为具身智能行业力觉感知领域的一家头部标的,蓝点触控本轮融资吸引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和政府基金参与。蓝点触控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前沿力控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具备力感知与力控的软、硬件研发能力。基于全栈自研的硬件和力控算法,公司已推出多款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的高精度六维力传感器;同时,公司还已成功开启了第二增长曲线,开发设计了与其传感器结合的专用机器人,顺利进入柔性打磨等下游细分应用场景。公司产品现均已实现量产出货,并获得头部客户的批量复购,是国内高精度六维力传感器的第一梯队核心供应商,也是打磨机器人领域的头部自研厂商。 蓝点触控核心团队主要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中科大、西北工大、北航等,是整合了航空航天、软件算法及工业机器人领域经验的复合团队,多年专注于力觉传感器及工艺算法的研发,具备产品研发及场景落地硬实力。其中,创始人兼CEO刘吴月曾任职于航天科技集团,负责多项航天前沿技术开发,具备丰富的航天级力控技术研发和系统级应用经验;公司研发总监曾任多家公司CTO,擅长复杂通信、实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