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21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经审议,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禾元生物是华仓资本重点投资项目,华仓旗下共两支基金投资入股。 禾元生物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审核后首家上会企业。稍早前,证监会宣布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审核,之后不久,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即公告了禾元生物的上会信息。禾元生物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从事创新药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核心产品HY1001(奥福民®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是一款Ⅰ类新药,已被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审评程序,目前已完成国家药监局全部业务审评,进入最后审批阶段。 禾元生物奥福民®主要用于补充或提高血液中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望在临床上替代血浆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是国内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血制品,但目前只能从血浆中提取,并且我国临床使用的人血清白蛋白,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口。国际上一直试图采用生物技术研发重组人白蛋白,但在表达量和纯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一直没有大的突破。禾元生物通过自主研发,提...
华仓资本投资参股的国星宇航和氦星光联再次共同迎来喜讯!北京时间2025年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 首发星座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将开启全球“太空计算时代”新篇章。 本次发射的卫星搭载了氦星光联的激光通信终端,包含了100M、10G、100G三种型号共24套终端产品,为全球首个太空计算系统奠定了关键性技术基础。这也标志着氦星光联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完成11条星间链路在轨建链、在轨通信、在轨互联计算的激光终端制造商。 从0到1,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 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是国星宇航发起的“星算”计划首次发射,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此次首发星座是国星宇航、之江实验室、内江高新区共建,由国星宇航研制的一轨12颗计算卫星组成。本次任务代号“021”是指从0到1(0 to 1),喻意此次任务实现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零”的突破。“人工智能不能因为缺失算力而缺席太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太空计算星座...
10月28日,玻芯成(重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玻芯成”)国内首条玻璃基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核心设备顺利搬入,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产能构建与提升的新阶段。 玻芯成专注于玻璃基半导体产品的研发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电力能源等多个领域。随着AI和数据中心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市场需求正持续增长。 玻芯成量产线一期生产线部署汇聚国内外先进的半导体制造设备,涵盖激光诱导设备、精密刻蚀设备、高精度图形化设备、先进电化学沉积设备等。一系列高端设备的顺利进驻,标志着该项目从厂房装修与设备招采阶段向设备搬入与调试阶段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正式进入产能构建与提升的新阶段。 随着国内外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成功入驻,公司全新生产线正紧锣密鼓地推进量产,旨在为全球客户带来高精尖的半导体产品,为半导体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玻芯成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决心,全力推进其技术创新与发展蓝图。
9月24日,华仓资本投资的国星宇航和氦星光联共同迎来好消息! 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国星宇航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研发的国际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香港青年科创号”搭乘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一同升空的还有国星宇航与氦星光联联合研制的“氦星梁溪双子星一号”与“氦星梁溪双子星二号”。国星宇航国际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研制发射成功“香港青年科创号”卫星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首次支持的遥感卫星项目,也是国际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搭载了高分辨光学遥感相机和高性能算力载荷,实现了高分辨率对地遥感观测、数据在轨智能处理和星上大模型在轨部署等核心功能。入轨后将开展全球首次AI大模型在轨运行等新技术验证,推动卫星AI由单星服务的“功能机”向网络服务的“智能机”时代转变。 通过星上算力载荷,开展AI大模型的在轨运行的技术验证,将为“天数天算”和下一步的“地数天算”做好技术积累,推动我国乃至全球AI天地一体化的商业化进程。此外,“香港青年科创号”还将开展在轨三维遥感数据AI生成。卫星AI三维成像能力可以服务低空经济、文旅、体育、影视、游戏等多个数字孪生商业应用场景。 在本次发射任务中,国星宇航与...
北京星辰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星辰空间)400W氪工质霍尔电推进系统随某星于近日成功发射入轨,并完成了在轨点火测试,推进系统各参数正常和地面测试数据吻合。图1 星辰400W氪工质霍尔电推进此次入轨的400W氪工质霍尔电推进系统完全由星辰空间自主研制,并采用了多项创新性技术,创造了以下多项国内首次:氙工质由于电离能低、原子量大、贮存密度高等特点,使其成为国内霍尔电推进的普遍工质选择。但氙气资源稀缺,价格昂贵且波动较大。目前国内两大重点低轨通信星座总计划发射超2万颗卫星进行组网,这种大规模商业卫星星座组网必然对工质储量和应用成本提出了严苛要求。具有与氙气相近物理特性的氪气,其储量是氙气的10倍,市场价格却不足氙气的二十五分之一,在相同条件下氪工质的比冲理论上要比氙工质高出25%,更高的比冲意味着更小的发射成本,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氪工质霍尔电推是当前国内电推进商业应用的方向。与此同时,氪原子量小、气体扩散快、电离差、性能低,密度低,导致了氪工质在轨工程应用的2大技术难题。其一,氪气因其密度低造成其在轨存储难度大和成本增加;其二,相同条件下氪气与氙气效率差距最高可达15%,使得氪工质电...
以下文章来源于禾元生物 ,作者禾元生物 近日,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治疗用生物制品Ⅰ类创新药——奥福民®(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药注册申请(NDA)受理,受理号CXSS2400098。经CDE审核,奥福民®符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突破性治疗药物审评工作程序(试行)>等三个文件的公告》(2020年第82号)有关要求,同意按优先审评范围“(一)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品、防治重大传染病和罕见病等疾病的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人血清白蛋白具有国家战略属性,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人血清白蛋白年需求量约1000吨左右,完全从血浆提取,因血浆短缺,我国60%以上供应长期依赖进口。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奥福民®)是禾元生物利用国际先进的植物分子医药技术研发生产,其智能化生产线已经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获批上市后,对于摆脱我国进口依赖,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确保国家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玻芯成位于重庆涪陵高新区(综保区)的玻璃基半导体特色工艺先导线项目于日前举行开工仪式。该先导线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条玻璃基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先导线项目投资2亿元,量产后年产值1.8亿元,力争今年内实现投产。 玻芯成是一家专注于玻璃基半导体产品及玻璃封装基板研发、生产、销售的IDM企业。此番公司布局重庆,总投资30亿元,建设玻璃基产品特殊工艺生产线和玻璃基板封测生产线项目,总占地约60亩,建设生产性厂房约3.5万平方米,配套用房约六千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玻璃基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二期建设先进玻璃封装基板产线,采取全自动化设备,结合智能化管理工厂的MES+ERP系统,产品主要面向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电力能源等领域。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5亿元。 目前公司掌握了玻璃基成膜技术、图形化技术、湿法技术、TGV技术、双面技术、超薄玻璃制程技术等六大玻璃量产技术,形成了芯片堆叠技术、耐高压结构技术、高可靠性特殊金属技术等玻璃基核心关键技术。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玻璃基半导体工艺逐渐成熟,正日益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随着大算力需求的增加,玻璃基板将快速发展,并有望在A...
2024年6月,经过多次测试和论证,氦星“首发星”顺利通过由地面光学站专家团队牵头,氦星光联、卫星运营团队以及外部专家组织的联合评审。专家团一致认为,“首发星”已圆满完成中期阶段性测试,可进行下一阶段测试。经过为期四个月的星地通信建链测试,氦星光联“首发星”星地通信已完成多次建链与通信,星地激光通信界面及通信指标一切正常,已初步实现10Gbit/s的稳定建链。该中期评审的通过标志着氦星光联第二代激光通信终端产品成熟,可进入批产序列。下一阶段,首发星将继续进行为期一年的星地激光通信测试。与此同时,氦星光联还将基于“首发星”和氦星梁溪双子星一号、氦星梁溪双子星二号进行异轨多星组网试验。氦星梁溪双子星星上激光终端是基于第二代产品技术,面向大规模批产的第三代宽带通信激光产品,预计于近日发射入轨。自2022年创立以来,氦星光联致力于空间激光通信解决方案定制和相关产品制造,并以打造开放式垂直产业链、快速量产低成本多矩阵产品为着力点,基于战略规划和客户需求,紧密围绕“国产化”“低成本”开展相关研发工作。公司已实现核心元器件全自主研发与整机研制,并形成全自主可控、全产业链开放垂直的量产优势,正在上海研...
2024中国航天大会期间举办了第三届新航天百人会暨2023商业航天年度奖项颁奖典礼,国星宇航荣获2023商业航天最具商业价值企业奖。(图片源于网络)新航天百人会是国内首个专注于商业航天的高端论坛,是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国际产业论坛的重要活动。今年新航天百人会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总设计师、卫星发射总指挥王建宇,国际宇航科学院执行董事、院士OlivierContant等行业内百位精英共聚一堂,深度交流和讨论航天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图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 图片源于网络)(图说:国际宇航科学院执行董事、院士OlivierContant 图片源于网络)国星宇航所获得的商业航天最具商业价值企业奖,由商业航天领域专家,以及媒体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进行评审,基于对过去一年商业航天企业的深度分析,从融资额度、发射频次、行业知名度、招商引资力度、业务突破性等多维度进行严格筛选和综合评估后评选出获奖名单。 本次国星宇航在中国航天大会上获得2023商业航天最具商业价值企业奖,是业界对国星宇航商业化能力的极大肯定!
时隔两个月,国星宇航再度冲刺“一箭三星”发射!4月19日,国星宇航最新研制的AI卫星星时代-21、星时代-22在国星宇航嘉兴卫星中试基地正式下线,将与日前在国星宇航成都总部基地下线的星时代-15一起择机发射升空。(图说:星时代-21、星时代-22在嘉兴卫星中试基地正式下线)距离今年2月国星宇航“一箭三型”卫星发射仅过去两个月,短时间内又完成新一轮的“一箭三星”研制、生产、测试与下线。新基地投入使用,将有效缓解国星宇航研制压力。建成即投产、投产即满产国星宇航交出“又快又好”卫星制造成绩单4月19日正式下线的两颗“星时代”AI卫星——星时代-21和星时代-22是在国星宇航新建成的嘉兴卫星中试基地完成研制、测试和总装的,同时也是该基地自建成后首批投产的卫星。(图说:双子星下线仪式)该基地拥有近4000平米的建筑面积,2条定制产线和1条批量产线,可进行5类环境试验,具备年产不低于20颗卫星的产能。该基地从签约、设计、建设、投产、满产,仅用不到十个月时间。(图说:嘉兴卫星中试基地研学展厅)(图说:真空液氮储槽)面向卫星设计和研发公司、科研院所、宇航产品试验供应链配套单位,嘉兴卫星中试基地可以提供...